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例如,为维持生态缸的稳定性,需投入人工饵料以供鱼类(生态缸内各种鱼类不构成捕食关系,且都是食草鱼类)食用。请回答以下有关生态缸的问题。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
(2)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A,鱼类同化的能量为B,按能量一般传递率计算,则A______(填“>”“=”或“<”)B/(10%~20%),原因是______。
(3)若生态缸中不投入人工饵料,会加速生态缸的崩溃。由此给人类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是: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______的协调。
【答案】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或组成成分与食物链和食物网) 小于 鱼类同化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和饵料 物质、能量 结构与功能【解析】
解:(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2)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A,鱼类同化的能量为B,按能量一般传递率计算,则A 小于 B÷(10%~20%),原因是鱼类同化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和饵料。
(3)若生态缸中不投入人工饵料,会加速生态缸的崩溃。由此给人类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是: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 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故答案为: (1)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或组成成分与食物链和食物网)
(2)小于 鱼类同化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和饵料
(3)物质、能量 结构与功能1、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 能量流动只能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同时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 (2)逐级递减: 输入到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传递到下一营养级。 2、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抑制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